當提起“身份證、水槽、羊群、蔬菜大棚、漁船”這些日常生活中最司空見慣、最耳熟能詳的事物時,你會想到什么?
當草場的牛羊有了“身份證”,當牲畜想飲水時只需靠近飲水裝置就能自動出水,當牧民在家就能放羊成為常態,當果蔬大棚實現可視化管理,當數字漁船成為漁民出海作業的“定心丸”…… 你又會想到什么?
近日,在河北承德考察時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堅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中國聯通充分發揮信息化服務優勢,立足當地特色資源,不斷優化產業布局,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邁上新臺階。
有了定位系統,牧民再也不用擔心牛羊走丟了
你相信羊有“電子身份證”嗎?這聽起來雖然有點不可思議,但得益于中國聯通的智慧應用,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百吉樂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羊不僅有了“專屬名片”,就連牧民也逐漸走上了“智慧養羊”之路。
內蒙古聯通注重地域特色,依托資源稟賦,為百吉樂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打造了智慧牧業平臺。通過為牧場的 500 余只羊佩戴電子耳標、項圈等設備,便可實時采集羊的身體狀態、運動量、位置等信息并上傳至平臺,從而分析出羊的生長和飲食是否規律、是否患病等,使每只羊都有了獨一無二的標識,牧民們不禁感嘆道“我家羊也有了電子身份證”。
同時,買家可通過智慧牧業平臺查看產品的成長錄像,追溯產品的生長環境信息,做到牲畜從出生、生長、屠宰、分割、包裝到速凍等全流程監控,可謂是牧場版“楚門的世界”。
如今,牧民們足不出戶即可遠程監控放牧情況,而牧場也實現了數字化管理,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智慧牧場,真正做到了讓牧民安心、讓買家放心。
此外,內蒙古聯通為西烏旗打造了智慧牧區,能有效提高生產力、增加當地經濟收入。其中,牛馬羊定位系統、牛羊牲畜智能飲水系統和牛羊自動稱重系統深受牧民喜愛。
牛馬羊定位系統基于運營商通信技術的定位系統,每臺設備內裝有一張物聯網卡,利用衛星定位技術,依靠運營商網絡覆蓋,使牧民無論在哪都能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登錄系統,對草場內畜群進行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報警、監控和管理;當牲畜靠近智能飲水裝置時,牛羊牲畜智能飲水系統就會發出控制指令,并根據牲畜數量實現自動放水、加熱,當牲畜離開時自動斷水、保溫;牛羊自動稱重系統可自動識別牲畜編號并記錄體重,因每只牲畜佩戴電子耳標,所以當牲畜通過安裝有RFID電子標簽識別器和電子秤的通道時,牲畜耳標就會被識別,電子計算機將自動讀取稱重數據并保存到數據庫中,動態電子秤相對于人工稱重,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抗干擾性,能保持較高的精確度。
有了物聯網技術,人少事多也能做到“透視”管理
大棚數量多,如何進行可視化管理?人力缺失、看顧不及時,如何提高看管效率?
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以大荔冬棗聞名全國,伴隨當地冬棗種植產業持續擴大,冬棗逐漸面臨悶棚、凍害等難題。中國聯通精準施策、因地制宜,為大荔縣政府提供了雁飛大棚溫濕度監控產品。該產品利用物聯網感知設備實時采集棚內溫濕度數據,方便了種植戶實時掌握大棚內的溫濕度情況,可以使作物始終處于最優溫濕度環境,有效降低了悶棚、凍害發生,平均每棚每年可減少損失2000 元。
在四川,受非洲豬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養豬場對外部人員的進出管控十分嚴格,金融機構很難進行實地調查,無法得知養豬場的真實經營情況,因此出現了豬只不完全投保、騙保以及銀行不敢貸、不愿貸、不能貸等問題,而聯通(四川)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智慧金農平臺恰好解決了這一難題。通過在養豬場布放攝像頭及環控設備,并運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采集、分析、應用生產數據,推動了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轉型。
如今,金融機構業務人員只需一部手機,就可以對養豬場進行全方位活體資產監管、全天候環境監測和定制化告警推送。而養豬戶則可以通過該平臺24小時對牲畜身體狀況及居住環境進行監控和預警,有效降低了牲畜病死率,節省了人工和管理成本,實現了精細化、智能化的科學養殖。
此外,浙江龍泉聯通與龍泉供銷社就“龍泉智慧農業項目“展開深度合作。龍泉聯通通過在龍南鄉上田村、八都鎮瀑云村、蘭巨鄉安吉村等龍泉供銷社指定高山蔬菜標準化大棚建設基地部署傳感器、攝像頭、控制器等多種物聯網設備,為當地建設了視頻監控、內外部環境監測、多模式控制和水肥一體化自動灌溉等配套系統,實現了對蔬菜大棚的高清視頻監控畫面全覆蓋以及對大氣環境和土壤墑情指標的實時監測,為蔬菜種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農戶可通過電腦、智能手機等遠程控制大棚的灌溉、通風、遮陽、水簾降溫等設施設備。
目前,基于水肥一體化自動灌溉系統,蔬菜大棚每畝每個季節可節約成本1000余元,增產率達到75%,節儉人工達到95%以上。
八都鎮瀑云村基地負責人說:“以前種菜,要看天、看地、看氣候,現在我們只要看手機就可以澆水、施肥,真是方便了不少,而且產能也有了很大提升,相信我們農民的日子會變得越來越好。”
有了數字化平臺,生蠔增產、漁船智能監管不再是難題
陽江市陽西縣地處廣東西南沿海,海產豐富、漁業發達,其中屬“陽西程村蠔”最有名氣。
產業增效,如何在特色上做文章?為推動程村蠔產業園實現智慧管理,廣東聯通建設了程村蠔養殖綜合管理平臺,一方面,通過在養殖基地部署水質監測設備,實現了對養殖區域水質的實時監測,可以幫助養蠔戶科學選擇養殖區域,解決了以往因無法及時監測水體鹽度導致的死蠔問題,從宏觀上保證了生蠔產量;另一方面,通過在3個重點出入河道口安裝5G視頻監控,實現了對重點區域的實時監控,極大地減輕了產業園巡邏人員的工作量。
2020 年,陽西縣入選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廣東聯通以建設數字陽西為契機,積極參與科研攻關,并聯合政府部門、產業各方打造了數字漁船系統,該系統的成功落地離不開及時的政策幫扶和5G的規模部署。
數字漁船系統依托5G、物聯網等技術,并基于岸基通信網絡+北斗定位(同時支持GPS)的漁船定位管理系統,將漁政監管部門、漁船和漁民家屬緊密聯系在一起。
漁政監管部門通過數字漁船系統的“一船一檔案”船只用戶數據庫、船位監控數據大屏等,可掌握船舶的位置信息、進出港信息、告警信息、臺風路徑信息等實時生產作業態勢,守護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讓漁船監管更加科學、直觀。
此外,數字漁船系統充分考慮到漁民的使用體驗,漁民可通過安裝“漁船衛士”終端實現一鍵報警、家人實時交流等功能,還可以通過終端接收新聞、天氣預警、通知公告、政策法規、智能 AI 語音等消息,讓漁民能享受到看得到、摸得著的實惠。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在推進產業振興的棋盤上,中國聯通落子有聲、布局有方、行動有力,未來將充分利用 5G、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積極培育新業態,加快推進產業振興與轉型升級,為實現鄉村振興不斷注入強勁動能。